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World Web News (CWW) 目前,很多運營商的網絡運維工作都集中在從以網絡為中心向以業務為中心的轉變上。同時,在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運營商的網管服務也開始遇到困難。
隨著OTT業務的不斷沖擊,運營商除了發展語音和寬帶業務外,還要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超碼視頻、云估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創新業務創收但這需要網絡具備更靈活的業務支撐能力,需要CT(聯通網絡)網絡向IT轉型——引入虛擬化、云化等技術,最終實現敏捷運營。
具體來說:運營商希望在幾天內以低成本為他們的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推出任何新業務(過去幾個月)。除了提供基本的聯通服務外,運營商也希望改造后的網絡能夠管理更多的創新服務,比如VoLTE。
要知道,IT技術的引入并不是簡單的疊加在CT網絡上,而是整個架構的搭建,難度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ICT運維外包服務模式應運而生。運營商正在尋找知識淵博的 ICT 合作伙伴來實現服務管理。目前在傳統運維服務領域排名第一的華為,已成為行業領先的ICT管理服務商和運營商的主要管理服務戰略合作伙伴。
此外,2015年科威特與VIVA啟動ICT運維項目,行業領先。作為此類運營商的戰略合作伙伴,華為在該項目中表現出色。
“開展運營商數字化轉型,網絡運維需要邁出第一步。”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托管服務與網絡安全營銷運營部主任高翔近日對《通信世界》記者表示,華為的管理服務仍處于領先地位。這是因為他們仍在“革新自己的生活”,不僅幫助運營商打造卓越的運維,而且還在投資未來,比如針對ICT管理服務需求推出創新的軟件定義智能運維平臺Web(OWS)。
在去年的華為分析交流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提出了華為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即“全面云化”,即實現云架構基礎設施、分布式軟件架構、全程人工流程。在高翔看來,華為的“明星解決方案”OWS就是在運維層面實現“全云化”。
一、運營商面臨ICT挑戰,外包成為趨勢
運營商面臨什么樣的ICT環境?據悉,新技術和經濟模式正在侵蝕中國聯通的傳統業務。運營商迫切需要塑造新的商業模式以優化成本并快速產生收入。因此,聯通運營商必須站在ICT的角度看待自己,尋求新經濟模式下的市場份額、收入和收益,并在基礎設施上做出改變。
與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不同,運營商已經在網絡上投入了數億美元,他們的ICT改造必須考慮對原有網絡投資的保護,所以負擔不小。此外,基礎設施的演進也讓運營商的運維人員頭疼:IT化后的CT網絡運維人員并不多; ICT集成框架非常新,需要重新學習技能; IT的引入也降低了運維工作的復雜度。
這種情況導致了運維外包業務的快速增長:隨著運營商基礎設施的發展,他們意識到根據業務成果進行投資的獨特價值。尋找與供應商的新合作伙伴關系催生了新一波外包 - 將 IT、移動和固定線路等整個業務領域移交給供應商。
此外,這次改革的目標可以稱為“資源重構”。通過改變自身的運維模式,可以在變革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從而激發供應商的持續創新能力。
換言之,ICT運維是ICT轉型的基礎和前提。許多運營商在控制ICT運維方面存在困難。供應商還需要更多自主權進行創新。為此,運營商選擇將運維工作外包給供應商。
新時代,運營商需要的運維供應商不再是單純的IT公司或單純的CT公司。要想把控ICT運維,必須是兩方面都有實力的公司。此外,運營商運維改革仍將業務安全可靠性放在首位,這需要對聯通級網絡安全保障有深入了解的供應商。
以CT為基礎,早早投入IT,華為脫穎而出。目前,華為已簽署450多項ICT管理服務協議,2015年新增34項,位居前列。
華為對 ICT 管理服務有著深刻的理解。高翔表示,在華為看來,運營商的網絡轉型加速了網絡和IT外包的趨勢,管理服務業務也將從傳統的網絡運維延伸到ITO(IT運維外包,T),以及覆蓋全網 虛擬化NFV運維向ICT集成方向發展,向“監督、管理、控制”的全流程人工、軟件定義運維模式過渡。
新平臺必須是支撐運營商向ICT融合運維轉型的賦能平臺。可支持智能規則的快速建立、人工流程,以及快速開發APP和API的能力。部分協作方式)等互聯網模式變革,不斷創新,實現效率提升和敏捷運維。
二、ITO和NFV運維工作重中之重
ICT管理服務改革方向明確,如何實踐?一方面,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正在進行中,需要兼顧萬億網絡存量。運營商的網絡運維和IT運維都面臨著變革的壓力和動力,需要考慮如何“起步”,包括選擇變革的機會、轉型業務等。
此外,許多運營商的 CTO/CIO 正在評估技術框架,以使涵蓋網絡和 IT 變化的整個業務的利潤最大化。變更的時機至關重要,也是業務靈活性的關鍵。此外,CTO/CIO 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持續能力交付,以支持不斷下降的數字業務需求,并實現成本和現有解決方案的優化。
在這方面,運營商需要“詢問”合作伙伴。高翔表示,華為可以幫助CTO/CIO選擇最佳的技術運營模式、技術框架,并作為常年合作伙伴幫助他們抓住變革的重要機會窗口。華為ITO解決方案包括IT運維和IT改造。它可以幫助運營商管理IT轉型的復雜性,實現E2E(端到端)服務質量保證,并實現靈活的服務推出。
另一方面,NFV維護是運維轉型中最熱門的話題。 NFV對運營商的快速發展,使得NFV運維需求出現。
對 NFV 的投資旨在通過基礎架構虛擬化和軟件驅動設計來提高網絡復雜性、提高業務敏捷性水平并降低運營成本。目前,歐洲和北美運營商都在快速發展NFV,國內三大運營商也在初步使用。
但是,NFV的到來勢必會對運營商現有的工具框架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化學基礎設施與虛擬基礎設施并存,使得運維與軟件功能密切相關,便于人工業務交付。
與NFV的成功密不可分,運營商需要關注網絡和IT架構能力和組織調整,這對運營商的角色、職責和技能具有特殊意義。遺憾的是,一些運營商的IT團隊還沒有轉變觀念,對NFV的理解還不夠。
綜上所述,NFV運維面臨四大挑戰。 NFV有四大挑戰:一是實現跨層服務的實時恢復;二是跨IT和CT實現端到端的問題定位;聯通級SLA保障;四是實現多廠商互聯互通。
對此,高翔介紹,華為的NFV運維解決方案早有規劃。其解決方案涉及運維模式的轉型、運維流程的構建、運維組織的轉型、運維工具框架的調整,可以幫助客戶實現零偏差客戶經驗豐富,故障實時恢復,問題快速定界定位,多廠商合作。
三、軟件定義運維成為行業亮點
軟件定義的概念比較流行,但是除了網絡層面(SDN,軟件定義網絡)之外,它還可以應用于企業IT環境的很多方面,廣義上講,SDX(X可以指很多), .
云定義的軟件正在改變投資和消費的方向,因為 IT 基礎架構需要更加靈活并需要增加前期投資。隨著企業業務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傳統的IT架構早已不足以靈活支撐需求下降和彈性需求,由此催生了基于云的軟硬件的形成。
“云化”趨勢需要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例如,這些免費開源軟件比這些只能實現本地IT基礎設施管理的工具更重要。
高翔介紹,軟件定義的SDX并不是指市場本身,而是適用于不同類型現有和新興基礎設施的技術框架。在管理服務領域,華為專注于軟件定義運維。
為此,華為斥巨資推出了軟件定義的ICT運維平臺Web(OWS)。在2016年華為分析大會上,華為向外界介紹了OWS。
向高表示,OWS是支持ICT一體化運維轉型的賦能平臺,支持“監督、管理、控制”和全流程的人工流程——即軟件定義的運維模型。 OWS 有五個特點,即微服務的架構,具有微服務單元的復用; IT和業務前饋,靈活/開放,高可用;實現快速的業務創新;在線開通和手動部署;門檻低,自開發自組織,開發者生態。
據悉,OWS業務可以為運營商提供三個價值:一是實現透明管控;二、提高人工水平,規則+引擎+APP/微服務=人工網絡運維;第三,快速復制全球最佳實踐。
“OWS 基于基于云的分布式模型。它不是傳統的軟件 OSS 套件,而是前饋到微服務中。”高翔表示,只有有了微服務,傳統的運維套件才能分解成單獨的微服務。運營商的運維人員和程序開發人員可以根據自己對運維業務的理解,高度復用這個運維業務。
“先談幫助客戶改變,再談幫助客戶改變。”高翔說道。華為推出OWS并非易事,可能會對華為傳統的管理服務模式產生沖擊,但這是運營商需要的,也是發展趨勢。華為在OWS的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
說話而不是練習假手。華為與科威特運營商VIVA合作,解決了VIVA運維的諸多痛點,包括訂單調度時間長、無法通過流程優化快速升級OSS系統、無數據支持的持續改進等。據高翔介紹,華為的OWS解決方案使WFM@OWS支持智能派單pc運維外包,WFM@OWS多樣化的網頁APP/手機APP,OI@OWS數據庫支持持續改進。
“此次交付,華為幫助VIVA提升管理水平,支持高效運維;工單平均處理時間提升18%;維護報告通過率提升32%;站點數量減少19%;%。”當被問及如何量化此次合作的價值時,高翔介紹道。
可見,OWS給運營商的運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未來前景廣闊。
四、華為已成為ICT管理服務的領導者
機器人巡視操作員機房,24小時無縫智能監控;無人機搶基站塔維修,高空作業不需要工程師爬塔……這種懸疑小說中的奇幻,被華為采用。管理服務業務實施。華為通過ICT管理服務支持全球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
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簽署了超過34個ICT管理服務協議(450+協議),服務全球30強運營商中的23個(GSMA排名),管理150+85+國家。多個網絡,覆蓋全球30%的市場份額(由ABI提供),IT管理服務復合下降率75.6%,突破MTN等值。
談及為什么華為托管服務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高翔表示,首先,華為在運維管理領域采取了專注、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戰略。 “專注”是指幫助客戶實現卓越的網管運維。為此,華為在運維流程、工具平臺、本地化交付平臺建設、全球交付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持續的重點研究。
“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文化的延續。 “華為的解決方案開發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的需求是華為研究的方向。華為的解決方案必須與客戶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甚至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獲得最大的利益,讓客戶認同。 高翔說。
其次,華為在管理服務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這給了運營商信心。自2005年開始管理服務業務以來,華為逐步確立了在網絡管理服務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ICT行業咨詢機構ABI認為,華為已經成為網管服務行業的佼佼者。
ABI在2014年底發布的《托管服務提供商競爭分析》報告中,對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阿爾卡特朗訊四家托管服務提供商的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華為在通過分析所有主要比較。該項目處于領先或競爭激烈的位置。
最后,面對未來數字化轉型的運維新需求,華為在IT方面投入巨資。 “傳統運維側重于提高運維效率,但這還不夠。”在高翔看來,華為的運維服務定位很明確。一是幫助運營商實現卓越運維;復雜性管理,三是幫助運營商實現端到端的ICT運維保障。
向高表示,從2013年開始,華為管理服務部就提出基于CT能力構建IT能力,最終實現端到端的ICT運維解決方案。
在研發領域,華為投入開發下一代軟件定義智能運維平臺OWS。通過OWS,華為希望在未來的運維中通過機器人和無人機實現站點側的無人化管理,即安全、智能化、零接觸。在網絡側,通過OWS人工調度,運營商可以實現全網運維中心的人工操作,甚至進一步向人工智能演進。
在交付領域,華為將原來的三個全球網絡運維中心(法國、印度、羅馬尼亞)升級為全球服務交付中心(GSDC),涵蓋CT和IC運維。
在人才儲備和人員技能變革方面,華為正在阿布扎比建設(COE)能力中心。加上在廣州的能力中心,華為吸納了200多名具有CTO和CIO背景的專業高端人才,重點匹配IT和CT運維專業,以及人工、流程管理、流程等領域的專家。 , 和質量標準。支持華為的運維創新。
在創新和探索最佳實踐方面,華為與行業和客戶群體組織了聯合創新聯合(JIP)。這些創新涵蓋了端到端和連接運維的創新。高翔表示,華為不僅不斷研究客戶需求pc運維外包,還與互聯網公司和高校進行交流合作,取長補短。比如智能運維平臺的管理,就是通過華為和中科院的合作來實現的。
實際上,不同運營商的運維工作可能處于不同的階段。據高翔介紹,在運維1.0階段,華為建議運營商在CT領域實現優秀的運維,即標準化、集中運維、手動化。在運維2.0階段,運營商可以實現從面向網絡運維到面向業務運維的運維;在運維階段3.0,面對ICT轉型,運營商需要實現ICT網絡運維。直通式管理、端到端視角和管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作為托管服務龍頭的華為,正在將運營商運維工作轉變為收入獲取工作。在為運營商ICT管理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將推動中國聯通產業全面升級。
鏈接:華為ICT管理服務模板
2015年9月,華為與科威特運營商的合作是華為管理服務領域的標志性風暴。這標志著華為托管服務在IT領域的快速發展。華為已成為全球運營商戰略外包合作伙伴,助力客戶應對數字化轉型。
合作已成為華為ICT管理服務的樣板點。通過該項目,科威特的三大ICT運維需求得到了滿足,包括促進產品上市時間、高效的IT和CT運維、網絡和服務質量保證。華為解決方案助力實現48個業務流程的構建、統一的IT/CT監控管理、云化運維平臺。